難得又有熱騰騰的展覽文章唷!
因為是初次參觀,所以不論什麼攤位都感到特新鮮。
連相機都沒有帶出門,也沒有拿手機出來拍照,很認真在逛展覽。
到處跑的概念呢!ε≡ヘ( ´∀`)ノ
聽友人講之前的展區都在南港,一次搞定。
這次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分成三個展區,需要跑來跑去。
讓人不禁聯想到像在玩《世紀帝國》一樣需要開拓地圖呢!
。:.゚ヽ(*´∀`)ノ゚.:。 (看得出來很開心吧~)
我最喜歡到處跑了呀,雖然腳很酸,ㄎㄎ!
雖然沒有拍照,但收集了很多酷卡、DM還有漂亮的名片。
有點小失望的是有些攤位根本只是來販售商品的呀,請工讀生來銷售這樣而已。
問品牌源起也講不出所以然。
來介紹一下幾個攤位,讓我很有記憶也很喜歡。
我是先坐捷運到圓山站參觀 #花博公園爭豔館 ,再坐到忠孝新生站到 #華山1914文創園區。
先從 #花博公園爭豔館 的攤位介紹起。
攤位圖可以至「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官網看得更清楚唷!
有提供所有攤位廠商的名單,可惜是列表式的,到底誰會看呢。
官網攤位圖雖然有提供店家名稱,但沒有附上網站連結或臉書粉絲頁連結。
大概要真的很有心的民眾才會自行搜尋店家。
既然都這麼有心在官網攤位圖附上小釘子,滑鼠游標移過去時會出現攤位名稱。
要是再多附上連結和店家簡介,就能對這些參加的店家或品牌有更多幫助了。
我們先從紫區逛,再往上經過粉紅區、綠區、藍區跟黃區最後離開。
廈門區太可怕了!
簡直像參觀香港購物團一樣,被關在購物中心裡。
#花博公園爭豔館 人潮很少以展覽來說算冷清,有點像在逛淡水帆船飯店的一樓購物區。
這館攤位給人的感覺反差很大,要嘛就是很有特色,要嘛就是根本來賣東西的而已。
The One 南園人文客棧
這店家很妙,第一印象就是有電視牆在介紹日本建築師跟建築作品呢!
咦,怎麼裡面有櫃台在販售茶飲?
前面又擺著兒提時代外公家會出現的原木泡茶桌,上面有貌似茶葉的商品。
最妙的有位講話很幽默的先生就主動來跟我們介紹建築物。
一開始覺得他講話很趣味感覺很像業務或行銷職位的員工。
然後大概是談到我們的科系,他突然心中的小宇宙爆發一樣侃侃而談。
而且他是第一位聽到我們科系沒有問:「所以文創是什麼啊?」
我要感動到哭了,大家超愛問這個。 ヾ(;゚;Д;゚;)ノ゙
就這樣一路從日本建築師設計的建築作品介紹到設計商品,和傳統製造工廠互動的趣事等。
然後就談到台灣人民的文化素養有足以支撐起台灣文創產業嗎?
裡面字字句句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但越聽他講話越覺得不對啊,這樣的談話內容不太可能只是簡單的展場銷售人員吧!
結果拿到名片後一看竟然是總經理啊!Σ(;゚д゚)
大家都嚇一跳總經理竟然願意跟學生聊天在非學校場合聊那麼多。
瞬間對這間公司好感度暴增。
而且設計得東西也很美。
我最喜歡談話內容裡面講得「文創的定義是什麼根本不重要。」
「那些非常具有文創性的老店,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做文創,他們就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原來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自然就會形成一種文化,那就是一種文創。」
吸引我的人事物,從來都是非常執著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不論對別人來說這件事情是重要的還是不重要的。
都用盡自己的所有心力去捍衛它,不論是傳承或是幫助他人,利潤當然重要,卻不是首要條件。
學校作業大多是讓我們假設自己是某個空間、品牌、店家的負責團隊,然後要為它規劃新的內容。
我總是希望自己能瞭解到底他們想訴說什麼、在乎什麼、想傳遞些什麼呢?
然後透過消費的人需要的方式,讓他們明白這些想法。
可是這件事情真的很難做到,很難做到平衡,有時候團隊裡的人也不認為歷史是重要的。
應該說是為了利益,可以放棄很多事情,不這麼做就是傻瓜了吧!
甚至有些教我們的老師讓我感覺也是這樣想。
很多東西我都覺得不夠,可是到底是缺乏什麼又講不出一個實際內容。
有時候我們想的內容,就真的只是我們想給的,卻不是別人或是這塊土地所需要的。
更讓人無力的是,很多人自己也不曉得這塊土地需要什麼。
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太難以去區分了。
我還是不要離題太多。 ( ºΔº )
台南文化局
台南文化局的攤位很美,是由這次總策展人陳俊良負責。
酷卡很重成本耶,是厚紙板!厚紙板耶!
問題是 Google 上找不到什麼資料,需要使用很多關鍵字在一起才能找到一、兩篇報導而已。
總覺得台南文化局本身沒有很用心在虛擬網路這塊耶。
現場展覽人員都很主動發蘭花酷卡。
La Vie
這家走純介紹設計商品、創作品牌或設計人的路線。
展覽人員很親切,主動發傳單,主題是「文創100市集」。
裡面介紹「10大文創事件」、「10大文創平台」、「10大文創領軍者」等,以10為單位的內容。
「10大文創園區」有我很喜歡的十鼓文化村!
接下來是#華山1914文創園區。
分為兩個館區,工藝區與授權區。
國際文創新銳區挺有趣的。
我個人對於陶瓷、琉璃類毫無興趣呀!
宜蘭縣政府攤位裡的木作商品很可愛、好玩。
國立故宮博物館的攤位可以看到近幾年來文物設計競賽內有商品化的參賽作品。
有些商品化後的質感還蠻令人傻眼的。
創夢市集
這家是募資平台,圖片中是攤位中有擺設的募資計畫內容。
攤位中放置設計師手工製作的繪本,其中一本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立體書》。
很精緻,超猛的呢!(*´∀`)b~♥
台中主題館
展場人員有兩位,一位發這本小冊子,一位是在櫃檯發送咖啡與邀人打卡送小禮物的人員。
發小冊子的人員很主動面帶微笑;櫃台人員很勢利眼(誤)。
我站在櫃台前在看櫃台放置的各類宣傳文宣內容時,有跟櫃台人員對到眼好幾次。
她一直在跟另一位中年先生講話教他打卡,教完後就送禮物給他。
然後略過我請另一位剛從櫃檯旁經過停下的中年女子和中年先生喝咖啡,並告知他們有打卡活動。
真的是略過我唷!我TM就站在他們旁邊,要先經過我才會接觸到他們。
喂喂,人家看起來是學生也不用當我是空氣吧!
而且學生也會有這類消費喜好的類型啊。
這樣直接針對經濟穩定有能力追求生活質感的人,該說她很適合當行銷企劃嗎?
頓時很想念台南,或是冒出想家的感覺。( *¯ ³¯*)♡ㄘゅ
後來逛完整個工藝館區,突然觀察到一個特點。
也有可能是台中主題館攤位後,我都主動避開展覽人員的緣故。
除了募資平台的「創夢市集」和茶飲的「不二堂」以外,其他攤位的人員都有針對一定年紀的傾向。
會這樣覺得是因為看到展覽人員有談話內容的民眾都是這樣歲數的人。
反觀授權館的人員都很親切,主動攀談聊天,也是啦!學生最會買可愛的東西了。
授權館大多是插畫或是公仔類,友人逛太快了。
大家都有點肚子餓。
是各自分開來逛,要離開時才會集合。
我一間一間慢慢逛跟攤位人員聊一下,不到四個攤位他們就出現說要走了。
很可惜耶!(╥﹏╥)
時藝多媒體
提供這本雜誌免費拿取。有四種花樣,內容都一樣。
我最喜歡這本封面顏色了。
草間彌生的「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台灣站」就是這家負責策展。
攤位人員很親切,我只是瞄到商品她就主動來聊天,還告知我華山跟草間彌生合作的咖啡廳的位置。
所以後來我們就跑去看啦,裡面只有賣咖啡跟冰淇淋,現場吃冰淇淋要80元,外帶只要45元。
沒有想到意外的好吃耶!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不會太甜。
加上花生碎塊、淋上蜂蜜,底下還有棉花糖。
後來覺得是貴在座位費用還有這組杯子啦!
這樣一個杯子加盤子要價3980元。我感到好傷心。
整體來看攤位很多,內容蠻豐富,而且不少攤位都很認真。
可是展覽本身宣傳度不足,尤其是在網路上的活動,我的Facebook動態上一篇訊息都沒有呢!
我在展覽前有看到過也是因為學校老師有發佈徵志工的消息在系上社團。
可是我也沒有仔細去看啦!
然後展覽期間會再想起是因為朋友說她媽有買家證問我要不要去。
但那天詢問時是買家入場最後一天,她以為人會很多才想說要不要當天立馬衝去。
結果我們完全想太多,與其他展覽人潮相比算是冷清。
粉絲團的經營活躍度非常差,只有大活動(例如開幕式)才會發佈一、兩則而已。
活動前後都應該多發幾則吸引注意力,還有辦些小活動才對。
我們去看展覽時門口人員有在發傳單時告知有抽獎活動!
可是是什麼抽獎活動呢?要掃QR碼才知道,太麻煩了啦還是算了。
回到家有空時掃來看看才發現必須要當場才能換到抽獎券。
原來是要製作大頭貼還要換Facebook大頭像才能換唷!
太麻煩,我不想要了。:;(∩´﹏`∩);:
怎麼不直接在動態上跟朋友們分享更直接咧?
或是現場拍照上傳到粉絲團,或是打卡增加粉絲團活躍度和互動數。
甚至連最討厭的要標記好友這賤招都可以呀!
希望下一次的展覽能更注意網路宣傳這一塊。
畢竟網路在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與文化裡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同時間進行的「新一代設計展YODEX」每天最少一篇會在Facebook看到。
或許它有自己的考量吧……只是看到都有辦網路活動了,覺得可以再更好。
【展覽資訊】
2015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官網:http://creativexpo.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w.iccie
時間:2015年4月29日(三) 〜5月4日(一) 共6天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創園區、花博爭艷館
內容:
2015年,將松山文創園區、華山1914、花博公園爭豔館3大展場串聯文化生活圈,形成L型優質生活體驗廊道。
2016年,鏈結更多創意街區、展演空間及文創組織,廊道向外擴展,文博會的規模定型!
2017年,擴散鏈結文化據點及街道巷弄好店,成為遍及城市的活動,打造具國際獨特魅力文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