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跑西跑參加很多展覽,去了很多台北藝文的地方。
全都是因為要寫報告分析才這麼努力走訪台北的藝文地區。
也是這樣子才讓我這脫節已久的傢伙能多去逛逛各個地方。
其中我最喜歡「大稻埕」了!可以騎腳踏車走訪,運動休閒加悠閒的氣氛,好棒!
另外要說,這個展覽已經結束了唷!
這次我選的是「剝皮寮歷史老街」,要看一場在這藝文特區內舉辦的展覽。
我知道「華山1914文創園區」和「松山文創園區」裡面有很多展覽可以挑選。
平常就會去了,這次想去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掉的地點。
也是因為這兩個藝文特區在課堂上就被介紹到爛掉,還有「西門紅樓」。
來了才曉得這裡離我家也太近了吧!坐公車 15~20 分鐘抵達。
位在大同區的大稻埕再往下就會到萬華區這邊,「剝皮寮歷史老街」也是位在龍山寺附近。
說實在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經營「剝皮寮歷史老街」的團隊還沒有抓緊現在的行銷趨勢。
網路上一丁點資料都沒有,只能找到電影《艋舺》場景還在時的幾篇分享文章。
甚至連官方網站上都只有擺上配合國小的活動資訊。
這跟大稻埕形成很大的對比,一樣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
萬華區在後期因為泥沙淤積的關係,開港通商後的生意都聚集在擁有碼頭的大稻埕。
之後艋舺漸漸沒落,大稻埕商業活動興起,當時最具盛名的產品就是台灣烏龍茶。
大稻埕興起原因還有很多,包括艋舺的械鬥敗北的那方敗逃至大稻埕,建立起商店與霞海城隍廟等等諸多因素。
在我心中這兩塊地區還蠻多愛恨情仇揪葛。
我是先研究大稻埕的歷史古蹟,後來才接到這份報告作業。
總覺得這兩塊地區都有著很牽連的過往。
比起大稻埕街巷間的文創商店鼎立,我在剝皮寮歷史老街附近倒是沒看到什麼特別的商店。
朋友都認為要特地來這逛條不確定有沒有展覽的老街,動機不夠大。
這條老街上已經變成行人走動的專屬街道。
沿路兩旁都是遺留下來的街店,這裡建築還遺留許多歷史的痕跡。
也許在不同的時空裡,正有著過路人和你一起踏過同樣的步伐呢!
附上官方網站的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建築特色/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8
老街內很多老屋修復,刻著歲月洗滌後滿是線條的紅磚牆,配上現代感的黑色金屬材質鋁窗與樓梯。
總覺得很有衝突感呢!
這些屋子都很小間並不大,房間一間連著一間。
雖然寫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北區辦事處」,我只有看到緊閉的木門而已。
讓我很意外竟然有展覽在這裡舉辦!
剝皮寮歷史老街的展覽部分分為「特展」與「常設展」。
在兩側都是街店的前半部分租賃給人設立限時展覽。
這次碰上視覺傳達系的畢業展「Multiple Fruits 慕爾特果培養皿」。
設計一個可愛的蓋章小遊戲,要在各個展區間穿梭尋找蓋章處。
集滿這些章就可以來兌換小禮物了唷!
宣傳單的設計上還蠻用心,是把透明的小扇子當卡榫。
打開來就能變成一整張直條型海報囉。
第一個蓋章處就在櫃檯旁邊。
印章圖案都是圓形像培養皿與果實的形狀。
我負責拍照,都是一起去的朋友在找尋蓋章處。
分為七個展間主題:
複媒 Multiple Media /
油畫 Oil Painting /
版畫 Printmaking /
陶藝 Ceramic /
影像 Digital Arts /
水彩 Watercolor /
設計 Design
這裡建築非常有特色,像是迷宮一樣。
我很喜歡老屋翻新的感覺。
像是老人家還有一顆年輕熱血的心。
建築物是很神奇的「東西」,它的壽命可長可短。
它會因為照顧的人用心程度而改變,永遠等著你走來。
每一家每一戶在這裡住過都會遺留下自己的故事,冬去春來,這些小細節會被刻在某個小角落裡。
也許會有人看到,或許就被遺留在那裡了。
這樣子又新又舊的混和特色,真是迷人。
常常不自覺就會幻想出很多小片段。
我們選在平日來這裡探訪,有些地方無法進入。
時間也不夠多,主要以看完這次展覽為目標。
每一類主題的作品都會聚集在同一大間街屋內。
只開放一樓當展區放置創作品。
我想到類似的展區空間就是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同樣是歷史建築物。
很喜歡這些陶瓷類的創作品。
這些像穿著睡衣的小朋友們一樣,擁有調皮的神情。
《那人不停對我說》
對於既有形式的厭倦,找尋一個慰藉的窗口。
這算是我蠻有印象的作品之一。
當時看到這麼多黑白混色的陶瓷聚在一起,雖然東倒西歪的模樣,每個開口都朝上。
好像很多嘴巴搶著跟你說話,不要停、不要停!
「謠言有一千萬個聲音。」
這句看過的句子不自覺就蹦出來,真是合適呢,那麼多是是非非都被聚集在一塊。
《Do You Love Me》
書上說什麼樣的女孩才會得到幸福 於是妳改
網路上又說怎麼樣的打扮討人喜歡 於是妳照做
最後妳喜歡那個新的自己嗎?
妳的那個他又愛妳嗎?他愛的那個還是妳嗎?
還沒有走近就被這一整片牆的白雪公主給吸引住。
我就在想,這麼多同樣打扮的人乍看之下像似同個人。
不就是現今社會的風潮嗎?
你看臉書上有什麼話題正夯,大家都要拼命跟風,不然你就落後跟大家不一樣呢!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
我們一路欣賞展覽蓋章,看看建築特色。
不自覺就走完全程,還遇到人在拍戲。
接下來放放照片給大家看看囉!
充滿古早味的檔期看板。
《雙生鹿》雕塑土、白陶
他們是一個個體,雙生同心,心靈互通,能夠彼此感受,不需要多餘的言語。
孤寂的黑洞就由那一半去補滿。各自的矛盾成就了互補。
共同撐起整座森林,和,他們的世界與夢境。
寂靜且平和的,守護著互相。
這些內文真是美麗。
整個作品也好漂亮、精緻。
尤其是鹿的眼睛,像是望進一片寧靜的大海之中。
全世界只凝視著你。
《偽烏托邦》陶
我知道,天一亮,吃的就會出現。
我早已習慣了睜開眼後的世界,不就是這樣嗎?
嗯?你問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什麼是『活著』啊?
這個作品材質使用不只有陶吧,還是說那些像保麗龍球跟鐵龍等都是陶做出來的?
真是那樣還蠻強的耶!
雞在吃著地上散落的繽紛色糧食,我想是代表著富饒的食物。
好像有烏托邦三個字,常常會用夢幻繽紛的顏色來表示食物的豐足。
你看甜食不都是繽紛的色彩嗎?
小雞們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住在鐵籠中無法脫離,也有很多人根本不想掙脫。
我還聯想到現宰的美食風潮,哪兒有人寫說好吃,所有人都會跟風跑去品嚐。
跟這畫面也很像呢!
雖然很努力想要理解作品,可是有些作品涵義太深無法看懂。
沿路都有可愛的小旗幟在宣傳展覽。
搶戲的貓咪小窗貼。
帶有日本風味。
配合著貓咪鏡貼的是畫作區。
我從以前就不喜歡平面的畫作。
或許哪天開竅就懂得欣賞了吧!
設計類的作品都很有趣!
有些是能擺放在家裡的小盆摘裝飾品。
有些則是可以與人互動的設計作品。
比較偏向生活實用與美感。
紅磚上不知道如何形容的彩繪。
《系列.私樂園》
這些被刻意組合的片段物件,被有意識的選擇挑選置入,
物件在一架構中不斷被變動,一直顯現出條件不平衡的狀態,
甚至是一假形象一再被顯現。
複媒類。
看到配色很喜歡,對於內容不是很瞭解呵呵……
以可愛的繪圖風格畫製出艋舺慢遊的景點地圖。
這面牆壁好想整個搬回家。
既然無法搬回家就拍下來當紀念吧!
可惜沒有做成酷卡或是宣傳單呢。
隱藏在作品中的朋友。
有時會有課程教學在這裡舉辦。
櫃檯上有相關資訊宣傳單可以拿取。
剛好有人在拍戲呢!
再走過去就是教育中心,適合小朋友逛。
好可惜逛完展覽剛好是休息的時間了。
下次再找機會進去裡面玩玩看。
剝皮寮歷史老街非常有古早味。
喜歡拍照的朋友們也可以去逛逛。
這就是展覽章全部蓋完的小禮物。
幾張可愛的小貼紙。
最後我在報告內寫本身劣勢最主要就是沒有好好運用網路來行銷這塊。
每次要寫分析與建議時會變得非常沒有氣勢,害怕自己寫得淺短、寫得不對。
雖然老師總會說錯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想法。
但在現今這個大家都想努力抓別人錯誤的社會架構中,還是會越來越害怕犯錯了呢!
【展覽資訊】
Multiple Fruits 慕爾特果培養皿
網址:http://myweb.utaipei.edu.tw/~art/103/about.html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MultipleFruit.art